第373章 论人文关怀,这里才是源头 (第1/2页)
让卫东的态度在这年头真的很奇特。
史蒂夫这样的外商亿万富豪,就算没有苹果上市公司的名头,也应该各种追着捧着。
哪怕目前对外资引进的政策还不明晰,殷勤的搞好关系总没错。
很多基层人员可能还没转过弯,有些地方领导也把洋鬼子当洪水猛兽,让卫东这样已经开眼看世界的改革小能手不应该啊。
况且史蒂夫还是他带回来的,双方还有一堆合作协议呢。
就给两部车,你们随便逛,我忙自个儿的。
完全不当回事。
连这年头对洋鬼子的防范,也只是老高和两个司机跟着而已。
现在开着车辆直接朝江南区荒凉的江岸边去。
没有投其所好的带着到什么名山大川、道观佛寺去展现文化传统,震惊自以为是的老外。
要不是史蒂夫的安保跟着自由自在的逛了好几天,没准儿都要以为他搞抢劫呢。
史蒂夫也不问,好奇的观察外面景色。
他确实没把自己当成争分夺秒赚钱的商人:“我看到你们整改出来的注塑压模样品,提升改变很大,但还不够。”
这种直接跟供应商废话的事情,其实都轮不到大老板。
但史蒂夫是出了名的吹毛求疵,据说严格到变态。
董雪晴翻译上岗还有点紧张。
让卫东却没有藏着掖着:“生产工艺、制作方式肯定有欠缺,但认真专注和效率管理没问题,你淘汰给我们的设备还在路上,如果能提供更多技术支持,相信我们学习提高满足要求没有问题。”
逐渐把算盘珠子露出来了。
反正各方面情况都展现给了外商,想要优质保量的生产配套,那就得提供产线支持。
这是个互利互惠的事儿,让卫东不会动用宝贵的外汇去自己引进,现在敲竹杠的所谓先进产线简直像是吸血。
史蒂夫纳闷的就是这点:“如果你到沿海地区建厂配套确实没有问题,这里也太遥远了吧。”
上一世改开让沿海发达起来,西部地区只能输送劳动力的状况持续几十年,后来不得不再搞个西部大开发,让卫东这回想一步跨过。
起码是自己尽可能推动点变化:“喏,这座城市已经算是西部地区最大最好的,我这几座工厂虽然你看着可能还差很远,但已经能解决几千上万人的生存条件……”
凤雏不卑不亢的翻译过去。
这时四驱小面包已经沿着颠簸的江边土路,抵达一片空地,一长排简陋的工棚里,好多人在埋头忙碌。
浓烈的油墨气味散发出来,相当呛鼻。
一大片用竹竿搭建的晾晒场上,成百上千的T恤都平整的搭在上面,五颜六色颇为好看。
原来整个丝网印刷的工序都设在了这里。
生产出来的纯面料T恤,全都拉来这里,一件件人工刷上图案,等油墨挥发干透后,才能装袋上市。
让卫东指着旁边近在咫尺的江水:“这个厂是后加的,水质污染不太重,主要是气味太大了,真正污染大的是这个……”
穿过丝网印刷“车间”,更大的一片水洗池,直接把江水抽上来,经过新搭建的循环池简单沉淀滤清,就把大量的牛仔裤丢进去人工摔打清洗磨损!
视觉场面冲击力很大。
就传说中阿三国那种人工洗衣场。
简单的半人高水泥池,一平米左右大小,铺开几百上千个,中间有水槽曲折蜿蜒流过,每个格子里面都有人在捣洗捶打。
然后有人推着滚轮车挨个儿收集湿漉漉的牛仔裤,晾晒到旁边几乎半座山坡上。
但等到晾晒完成还有喷砂车间。
用空压机带动高压喷枪,对着绷在架子上的牛仔裤机械打磨出破损、发白的痕迹。
生产线还是洪岩机械厂帮着做的,一个如同车厢般带着观察玻璃的箱体,从一边把套在“假双腿”上的牛仔裤咔咔咔自动移进去。
口罩工人们伸手到箱体里抓着喷枪,“喷洗”冲刷出各种磨损造型。
段丽霞明显是第一次看见服装家电市场超级畅销的牛仔裤是这么生产出来,很难理解居然是主动把裤子磨破?!
还以为是什么图案呢,竟然真的是磨花了。
让卫东拿过门边的工业口罩分发:“铁砂倒还在其次,它们打磨掉的布料纤维飘浮在空中,粉尘伤害非常大,很伤肺。”
最喜欢穿牛仔裤的史蒂夫也皱紧眉跟着看。
实际上从HK来的生产线工艺流程根本没这么环保,都是让卫东自己要求后加的。
“可牛仔裤生产最大的问题是这种蓝色染料,人工合成的化学靛蓝是主流,便宜好用但富含甲醛和氰化氢什么的一堆有害物质,面料上色过程也需要大量化学物质,他们解释是硫酸盐亚硫酸盐这类带有腐蚀性的废物,洗白的过程又污染一次……”
随手抓了条时尚版的牛仔裤给外国老板捻指观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