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殊途同归命中注定 (第2/2页)
让卫东汲取之前女医生的教训,示意也好奇站在边上的于松海:“这里还有两百瓶,你留着慢慢送,对皮肤有修复作用哦。”
于松海就像个赘婿,难得来个家里人给他撑足了面子。
他脸上就带着那种溺爱而温和的笑容:“又是你的新产品?来我教你送……”
说着就抬手要提声,让卫东一看就知道要避免重蹈覆辙。
赶紧抱住他手压下来:“不用不用,出门时候董姐叮嘱得好,要顺顺利利的去,安安全全回,你不要给我整什么幺蛾子!”
于松海就对他眨眨眼:“你说那个练功还是很有效的,我觉得你也不能白练了。”
让卫东气得拍腿:“你怎么这样,你就这么经不起考验吗,还想拖我下水,我真是看错你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了!”
于松海乐不可支,放声大笑。
反正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的开心,之前在蓉都附近见过那位大嫂就带了浩浩荡荡的女眷过来。
让卫东马上正色:“我有很重要的事情得跟你谈。”
于松海肯定好久都没这么开心:“不着急不着急,我的兄弟,说不定能亲上加亲呢。”
让卫东才不想当民族大使呢,沉下脸:“我从蓉都的局面,到一路走了十来天,挨着城镇县市接触到各种情况,真觉得很严重。”
前阳光日报记者才无奈的收起表情跟他去谈话了。
但大嫂还是当仁不让的带着叽叽喳喳的女眷来看了一圈。
全都是五颜六色的裙装打扮,大妈到小姑娘都有。
让卫东甚至看见有个大肚皮好像就是上回见过那位小嫂子,老于你真是没闲着啊。
好不容易才清净下来细细交流,一说就是三四个小时。
简单一句话就是光靠补贴的边区扶贫没好处,而且这种工作还要夹杂大量完全不同的认知和价值观。
和商州那边山区里的扶贫完全是两回事。
所以让卫东现在提出的就是尽快把熟食品厂建起来,连带现在的卫生巾分厂,甚至牛仔裤分厂都建起来。
于松海都惊了:“熟食品厂你可以说是尽力朝着内地销售,带来经济发展,卫生巾厂朝着高原地区满足自给自足,也还说得过去,这牛仔裤厂有必要吗,就算人人都穿上这种裤子也完全没必要建厂,饱和了之后厂子怎么办?这里市场很小的。”
又不像卫生巾那样是日用消耗品。
让卫东却在路上打听到不少信息了:“这里为什么重要,就因为这里堵住了南亚顺着山间缝隙进来的唯一通道,历史上这里抗击过英军进入的对吧?”
于松海点头:“既有防御外敌,也有堵住外泄的用意,不然我也不会同意回到这里来。”
整体考量的因素很多。
让卫东却摇头:“堵不如疏,千方百计堵,你看看内地现在的出国潮,真正要做的是创造更多机会价值,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种牛仔裤真得到了欢迎,某些聪明的商人会朝着外贸发展呢?”
于松海顿时有点凝固。
确实没有四十年的商品经济熏陶,这会儿很难有人想到可以从这里生产成品朝着国外零售散卖。
尤其还是在这个几乎不产出任何工业品的高原地区。
让卫东却下意识的总认为内地可以用工业品去碾压周围,甚至他无知者无畏的不知道东南亚地区这时候的工业制造力,才是欧美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的主要区域。
南亚地区也不差。
但他恰恰说对的是接壤这一带的地区,在那些南亚国家算北方,也是最穷最落后的地区。
稍微有点工业水准的服装厂、牛仔裤厂,在这个局部就能碾压!
就有点打网游时候,朝着整体布局薄弱的地方立塔开金矿,积蓄发展力量。
“目的不是要赚多少钱,而是一定要利用这个厂养活很多工人,靠着卖这个的商贩,甚至顺着他们把卫生巾、熟食品,一切能卖的都卖出去,这资金就用各种形式慢慢的流进来,一旦有了吸金的能力,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尤其是这个只能靠补贴政策的局面就大有作为。”
哪怕四十年后,让卫东可能给这一带能想到的就是旅游业。
没想到这一路走来,医生们聊起这里往南一两百公里的口岸,就触动了让卫东这种做生意的思路。
商州的自由市场就这样:“不是这个市场有多厉害,而是这里提供了大家做买卖的机会,从自由市场拿到货回去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商业氛围就起来了。”
其实让卫东提出来的这种模式,是他在小视频上看过东南亚、东北亚、西中亚边境一带做买卖的场景。
但却不知道这叫边贸,甚至就是从八十年末期才开始推动流行,而其中的带领者就是尤启立。
属于殊途同归的却把这种经济模式,嫁接到了南亚边境来。
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