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我说我在打工,你说那就是股东 (第1/2页)
金卓群说这招是他在战场上学的。
当时师部电影队的队长,手里也只有最简陋的机器,就能把各种临时拍摄的素材凑成能看的短片给各级汇报。
部队的环境也枯燥到每天只能反复琢磨这事儿。
别人以为这手艺没啥大用,天天厮混就教给他了。
金卓群本来也觉得没啥用,直到拍了那个专题片就立刻豁然开朗。
“我仿佛就是知道哪个镜头接哪个镜头出来好看,舒服,从这个画面跳到那个画面就像砌砖墙似的,严丝合缝,整齐美观,还要浓墨淡彩的交叉得当,能够形象的出现在最后的电视画面上。”金卓群说起这个才滔滔不绝。
让卫东撑着下巴看电视,主要是怕下巴掉。
这一仗,舞蹈妹子赢了。
让卫东本来的思路是小熊猫穿个尿不湿,大熊猫穿个裤衩,大熊猫抱起来给小熊猫换尿不湿,广告语在孩子要换,妈妈也要换之类的思路上去找。
总之就是老子花了三十万要把熊猫用够。
金卓群就觉得你这是什么寄吧思路,漂亮的舞蹈妹子跟熊猫跳舞,然后表达个有了卫生巾啥时候都能跳的主题,不就行了吗?
让卫东这甲方也不固执,你怎么想怎么做,我只要结果。
因为他大概明白,这会儿就是拍成屎一样,放到砖儿台的商业广告也是仙女儿,是人参果。
大家都没看过!
看看那电视上一天天的都是什么广告:
“津门市矿山仪器厂,本厂生产的XXX新老产品三十多种,适用于……厂址……电报挂号……”
干巴巴的念词儿,甚至连图片都没。
也做不到随着配音哒哒哒挨个儿出现文字,这叫字幕机功能还做不到,只能一张幻灯片的“啪”密密麻麻文字。
属于把报纸广告搬上屏幕了。
偶尔出现个精美的产品艺术照就不能动,能动的画面又跟拍纪录片似的乱七八糟没有艺术美感。
广大人民群众是不懂什么叫做审美,但拍出来好不好看,人是有下意识反应的。
广告片就是美颜艺术照动起来,这会儿根本没这思路。
但金卓群却被逼出来了。
因为甲方要求必须上熊猫。
恰恰就是这熊猫,能怎么拍?
那特么其实就是熊啊!
舞蹈妹子胆儿再大也是跟熊共舞。
在没有抠像,没有绿幕的年代,金卓群能怎么做?
他非科班出身,反而没有任何技术包袱,纯野生路子的想办法。
首先用胶片拍摄做借位。
简单说就是固定镜头拍一遍熊猫,再原地拍一遍妹子,把两层胶片叠起来播放,不就在一起了。
用普通相机,包括29块的廉价相机都能拍这种重复曝光的套路。
电视录像带反而做不到。
本来胶片成本比较高,后世用胶片拍广告都是顶级大牌的做法。
恰恰凯旋胶片厂就是产这个的,他打着让卫东的旗号去要了一堆免费胶片,然后借部队电影厂的设备就去拍了。
最后胶转磁的技术在电影厂恰恰也可以做到,这是全国各地电视台都没有的路数。
所以金卓群拍的第一条广告片居然就是高起步的胶片效果。
那成像色彩画面韵味就天然比普通电视摄像机好很多。
毕竟胶片成像过了四十年后依旧高端。
电视摄像机的效果,每过几年都会大幅度升级,之前的精度、色彩、效果都没法看了。
其次熊猫可不会老老实实的叫做什么做什么,更别提那些复杂的舞蹈动作。
怎么办?
金卓群用了动画片的笨办法,那就是一直开机拍,让饲养员去拉着熊猫勉强做动作,等熊猫展开身体瞬间,饲养员闪开。
最后只要这零点几秒的甚至只是胶片上几帧的画面。
然后饲养员又去拉着做动作。
无数个动作按照每秒十几帧的大概齐摆拍、串联起来,就是动画片的原理。
有种木偶动画片,就是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把一个抬手动作分解成一个个过程位置,每个位置拍张照,连起来放就是动画片。
原本电影播放要达到每秒24帧,高速电影机得上百帧的精密实在是太难,十多帧还是没问题的。
耗费三四天时间,在同个背景下不厌其烦的反复拍,总能凑出些能用的动作,再用他那招反复录反复复制粘贴的手法。
就让大熊猫站起来翩翩起舞了!
最后舞蹈妹子是根据大熊猫的动作自己编舞,但剧情看起来是熊猫跟着仙女儿翩翩起舞。
画面非常惊艳。
主要是让人匪夷所思,这熊猫真的可以跟人跳舞吗?
背景音乐则是根据让卫东当时下意识的啦啦啦的随便哼了几句,人家文工团出身就顺着发挥成配乐。
托住下巴的让卫东赶紧点头:“好,我把这次广告前往砖儿台播放的机会也给你,飞燕牌卫生巾有领导题写的名字,这也是你喜欢的套路,我拿给报社或者别的渠道,都不能物尽其用,你会珍惜的吧?”
本来是托人办事,他现在也能表达得像是老子恩赐给你个机会,但又没那种居高临下的味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