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善战才能领军 (第1/2页)
没错,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原因皮燕子更遭罪,南方没有,北方反而有了。
毕竟杵在首都旁边,平京总会提前于全国接触到些舶来品。
就像三年前已经引进了卫生巾生产,就看有没有人能抓住这个卖点。
之前江州商业局不也有干部说在电影上看到过吗。
普通人就这么错过了。
但总有人能抓住。
譬如像让卫东这样二十岁的改革小能手,被各方理所当然。
就因为这时候全国正在到处涌现这种牛逼家伙。
让卫东半年前来平京,不就是跟着一批改开先进到处座谈会吗。
这半年冀北也出了个顶流。
跟江浙海田县衬衫厂的厂长一起,差不多是北乔峰南慕容的改开江湖地位。
如果不是让卫东再三推辞低调,基本不合作参与各种采访,恰好于松海又被“齐人之福”了。
应该是南、北、西三极齐高的局面。
江浙那位衬衫厂厂长是去年剪彩工厂改开第一幕。
冀北这位是今年四月全国第一家承包国营厂的业务科长。
然后他的举措就是把草纸卷起来……
让卫东很怀疑这货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在粤交会上看到了卷筒纸。
又或者是在平京的某些涉外酒店见识到。
反正整个冀北已经在开始流行使用这种卷筒纸了!
于是也成了冀北各国营厂的新梗。
你不好好改革,就得去跟着卖草纸!
让卫东决定回头要去拜访下,因为他仿佛感受到另外一层威胁。
但眼下的重点还是摄影展。
敲定主办方和协办方接下来的重磅合作,其实是节前生枝的事儿。
沈翠月甚至都还没来得及把照片分发到各位面前,
只是三方刚坐下来寒暄而已。
让卫东已经签下从明年正式计数的自然年销售过千万卷的协议,今年后半年就算到明年。
但这个协议达不到也没什么惩罚!
对方根本没有违约索赔的意识,只是得个承诺。
却保证了让卫东的销售团队将在这十年起码得到一亿个彩卷的定价权、销售权,以及厂方承诺的要多少给多少。
因为作为化工部下属的第一胶片厂,凯旋厂说胶卷这点民用量,对他们来说只要开启机器,一年一亿个都能产出。
想想拍一部电影哗啦啦就得用几十万尺胶片,这点胶片量真没问题。
于是张凌云他们等于得到了未来十年的职业黄金期保障!
全体膜拜老大!
可接下来抵制新思维的又变成了报社。
其实这会儿做改革的领头羊,风险极大。
南慕容从头到尾都在被查经济问题,北乔峰自己上任都是以贴大报的形式开始,然后最风光的时候也被不停贴大报。
最后都黯然路过,但起码为了保住改开意义没坐牢。
所以让卫东低调也没错。
就默默赚钱呗。
但其他人看不到这个脉络,还以为他是运气好。
照片分发后,意见马上就开始不统一了。
胶片厂已经开始琢磨包装要怎么改,怎么做,让卫东要求的首批十万个备货,一万一批的新包装要怎么实现。
桌上的照片都是可以可以,谁得金银铜奖都可以。
三方对指定人选来得奖,也都默认没问题。
甚至各出一个得金奖,银铜奖也瓜分点,最后分给确实很出色的社会稿件一些,都很容易达成共识。
唯独就是两位女大学生在沈经理指挥下,展示出来的一系列照片立刻让报社这边大摇其头:“不行,不行,怎么能是这种风格呢?”
就让卫东给张经理他们要求的人文关怀、烟火气。
其中最出色的一张,就是在江州那种破巷子里,陈旧的饭馆灶台上,有个厨子在翻炒菜肴。
很普通的题材。
却被一帮人像摄影馆的老法师拍成了艺术照。
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摆拍。
让卫东给他们点醒要拍出烟火气,他们就真盯着各种烟火拍,可能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解就是这样。
而他们在像馆里可不就习惯了摆上各种恰当的道具构成完美画面。
充满岁月沧桑的吊脚楼木板外墙上,窗口上沿挂了一排烟熏火燎的腊肉、香肠。
其实找遍整个江州,目前也看不到这么富裕的家庭,起码二三十块腊肉跟一排帘子似的,几长串香肠垂下来恰好起到分割线作用。
这就已经是专业级的构图摆拍。
偏生还在窗口下面前方摆了一盘盘红的白的辣椒、青菜、萝卜、茄子,就故意找的五颜六色蔬果彰显胶卷色彩呗。
而这两部分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衬托出昏暗发黑的室内,灶台上正在翻炒的火光窜到锅面上。
扭头挤眉弄眼的厨子脸上满是汗水。
所有的前景是衬托景深的昏暗,而昏暗就像幕布托起了飘荡的火光。
让卫东知道,当时起码有十个摄影师在举着相机同时抓拍了一堆画面,然后从一两百张里面选出这一张。
几乎每个场景都是被他们这样集团军作战完成。
请问单兵摄影爱好者怎么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