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46章 曹操夜梦三马食槽,刘备举国动员兵马

第246章 曹操夜梦三马食槽,刘备举国动员兵马

第246章 曹操夜梦三马食槽,刘备举国动员兵马 (第1/2页)

要人,要粮。
  
  李翊直接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按《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载,官方的粮食定价,应该是:
  
  ——“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
  
  意思就是把一石粮食的价格,控制在三十钱到八十钱之间是最好的。
  
  这对社会各方面都有利。
  
  但由于汉朝绵延了四百年,其粮食价格也存在剧烈的变动。
  
  比如楚汉相争时期,由于受战乱影响,每石粮食的价格来到了惊人的一万钱。
  
  而随着战争结束,“文景之治”的到来,国家又迎来了空前的繁荣。
  
  每石粮食的价格下跌到了每石十几钱左右。
  
  常言道,“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这两种价格都是十分不合理的。
  
  所以在东汉时期,每石粮食的价格,基本在三位数浮动。
  
  但到了汉末大乱,粮食价格则又长期飙升在一千钱以上不下。
  
  至于李翊治下的冀州,粮食价格是多少呢?
  
  答案是三百钱一石。
  
  有人或许会觉得,这个价格是不是太便宜了?
  
  但事实上,每个地区受发展度、政治动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粮食价格均有不同。
  
  一般情况认为,汉代的粮食价格警戒线是每石两百钱左右。
  
  到达这个警戒线时,就说明农业已经出现大面积歉收,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在增加。
  
  而如果粮价超过了三百钱,则说明饥荒已经形成。
  
  如今冀州之所以粮价来到了警戒线以上,就是因为连年的战争,导致人口流失,政局动荡。
  
  李翊虽然已经将冀州的局势基本稳住,但粮价居高不下的问题,仍然没能够得到解决。
  
  思来想去,李翊还是决定与当地的商贾进行谈判磋商。
  
  由政府出面,用“看得见的手”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李翊正襟危坐,肃然说道:
  
  “……诸君皆冀州商界耆宿,仓储丰盈。”
  
  “今冀州既安,州郡已靖,市肆重开,诸公可尽释顾虑。”
  
  “但使粮货流通,国家必以重利相酬。”
  
  “李某断不令诸位义商失望。”
  
  把粮价降下来也很简单,就是让这当地的地主商人们,把粮食大量流入市场就可以了。
  
  粮食一多,价格自然就便宜。
  
  而粮食又一直是商品贸易中的大宗。
  
  国家只垄断了盐铁贸易,以控制市场。
  
  但对粮食则没有太多严苛要求。
  
  光武帝起义之前就曾卖粮。
  
  “……丞相,恕在下斗胆。”
  
  一名身着锦袍,身材肥胖的中年男子起身站起。
  
  “丞相所许之利,不过空口白牙耳!”
  
  “口惠而实不至,使我等无不如坐针毡。”
  
  “若果有诚意,当具文书,明定惠利。”
  
  “岂可徒以虚言相诳,令众商贾寒心?”
  
  一言毕,其余商贾全都屏住了呼吸。
  
  暗叹这老哥还真是勇气可嘉,敢这么和当今的河北一把手说话?
  
  李翊见这商贾言语无状,倒也不恼,反而笑道:
  
  “足下说的有理,我正欲为此事。”
  
  话落,拍了拍手。
  
  一名身穿甲胄的士兵,将一个木盒子摆放在了桌案前。
  
  而里面所摆放的正是满满的盐,食盐!
  
  众商贾眼睛顿时瞪大。
  
  在没有政府的允许下,商人是不许私自贩盐的。
  
  而当李翊提出要给众商人好处时,众人就已经猜到了李翊可能要颁给他们贩盐的许可证。
  
  虽然这会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但比起食盐的暴利,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诸位可有发觉此盐与其他盐有何不同吗?”李翊问。
  
  “……这是精盐。”
  
  有食货者,立马答话。
  
  精盐已经贩售了快十年了,汉朝各家各户就算没吃过,也该听过。
  
  但出于技术保密的需要。
  
  十年来,精盐贸易始终被麋家所垄断。
  
  这样做的好处是,真的没有哪家诸侯偷学到了精盐技术。
  
  坏处就是,严控保密,导致精盐不能大规模生产。
  
  所以即便老刘的领土已经横跨了大半个中国,依然是精盐与粗盐混着经营。
  
  现在李翊突然拿出来,也是想做最后一搏。
  
  利用“精盐”最后博取一波巨额利润,以此来扫定天下。
  
  即便期间技术泄露,等到那时,天下估计也快一统了。
  
  正好使精盐流入每个百姓的寻常家。
  
  “……本相今特许官盐专卖,照市价加一成予诸公。”
  
  “至于转运何地、售价几何,概不过问。”
  
  “不知诸公意下如何?”
  
  听到这儿,一干商贾眼珠子连连滚动。
  
  丞相的意思,就是由他供盐,商贾们去贩卖。
  
  这样,他们就不是贩卖私盐,而是贩卖官盐了。
  
  商人逐利,李翊肯把食盐贸易下放给他们。
  
  这天大的好处不接,那就当不得头上这个“商”字。
  
  于是商人们纷纷与李翊签下了合作协议。
  
  由李翊以相府出面作保,允许冀州众商贾贩卖私盐。
  
  众商贾需返还利润给相府,同时屡行承诺,投放粮食到市场中去。
  
  时间仅过去一个月,
  
  冀州市场上流动的粮食,已经高达一百五十万斛。
  
  当然了,市场上的粮食都是由政府严格监管的。
  
  不可能轻易流至他国,尤其是隔壁老魏。
  
  由此,
  
  冀州粮价被压了下来,经济也逐渐复苏,蓬勃发展。
  
  ……
  
  魏郡,邺城。
  
  是夜,曹操搂娇妻宿于榻上。
  
  偶得一梦,梦见三匹白马,毛色如霜,自西北奔腾而来。
  
  直入曹府马槽争食。
  
  而曹操站在旁边手足无措,任看三马竞食,不能阻拦。
  
  此三马,首马最为年长。
  
  它阴鸷平静,只是撕咬槽边的草料,并未有太大动静。
  
  次马矫健雄壮,它专噬豆菽,眼中泛着青光。
  
  末马幼骏,却踩踏前二马而独吞精饲……
  
  曹操眼看食槽便要被食尽,乃大呼一声,从梦中惊醒。
  
  左右侍妾为曹操所惊,纷纷问:“魏公有何事?”
  
  曹操轻咽一口口水,才发觉自己已经汗透重衾。
  
  乃叱退众侍妾,穿好衣服,准备出门。
  
  正遇着曹丕,曹丕与之见礼,曹操便把自己昨晚做的怪梦跟儿子说了。
  
  问他如何看待这三马食槽的怪象。
  
  曹丕分析说道:
  
  “三马自西北而来,马超起兵作乱,屡犯魏国边境。”
  
  “马腾、马超、马岱,便是三马。”
  
  曹操一时默然,暗觉这解梦似乎哪里不太对。
  
  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便召了群臣来公府议事,谈及到了李翊在冀州大肆筹措粮草的事宜。
  
  曹操认为李翊这是打算进攻了,便问众人对策。
  
  曹丕与司马懿关系甚好,然司马懿却始终只是一个主簿。
  
  曹丕深以为这埋没了他的才能,便趁着这个机会,主动向曹操举贤。
  
  “……父亲,孩儿保举一人,定能退李翊之兵。”
  
  曹操问是谁,曹丕应声答:
  
  “孩儿以为司马仲达能知兵机,巨鹿乃军事要镇。”
  
  “可令仲达,屯兵巨鹿,与李翊相持。”
  
  “李翊必过不得巨鹿防线。”
  
  由于冀州是两家瓜分,虽同处一州,但考虑到两地挨得近。
  
  曹操便叱巨资,在巨鹿等地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
  
  司马懿见曹丕举荐自己,并未感到有多惊喜,反而脸上显露出一色惶恐之色。
  
  曹操沉吟良久,挥了挥手,拒绝了曹丕的举荐。
  
  “仲达尚且年幼,不是李翊敌手。”
  
  “还是由曹仁去巨鹿屯兵,方为妥当。”
  
  曹丕见此,急忙争辩道:
  
  “……父亲!仲达深明韬略,善晓兵机。”
  
  “与李翊正逢敌手!”
  
  “父亲昔日常诫儿,举贤任能,当以才德为先,岂可以门第齿序论之?”
  
  “譬如治国,当如沧海纳百川,岂问溪流之远近清浊乎?”
  
  “今以老卒为宝,视少年为草,儿恐此非明主之度也。”
  
  大胆!
  
  曹操见曹丕如此出言不逊,勃然大怒。
  
  司马懿见此,连忙出来,向曹操请罪:
  
  “……魏公息怒。”
  
  “公子只是一时性急。”
  
  话落,又转头看向曹丕。
  
  “大公子,在下认为魏公所言有理。”
  
  “懿不过黄口孺子,岂敢与曹将军争锋?”
  
  “巨鹿乃国之咽喉,非百战之将不能守。”
  
  “曹子孝将军乃沙场宿将,老成持重。”
  
  “使镇巨鹿,可绝李翊觊觎之心。”
  
  “公子垂爱,懿铭感五内。”
  
  “然为国举贤,当以社稷为重,岂敢以一己仕途为念?”
  
  言辞恳切,既保全曹丕颜面,又显得他深明大义。
  
  此以退为进之妙笔,令在场官员无不感慨。
  
  这司马小哥,的确是一个天生的职场老油子。
  
  然曹操见司马懿如此圆滑,心中更加不喜。
  
  便下令,先让曹仁去巨鹿郡守备,严防李翊的突然袭击。
  
  又传命位于上党壶关的曹洪,加强守备,严防马超。
  
  李翊万一发起进攻,肯定会和马超勾连。
  
  虽然曹操已经与刘表签订了同盟协议,可真要打起来。
  
  远在荆州的刘景升,也不可能第一时间伸手顾到河北来。
  
  众人点头称命,喏喏而退。
  
  曹丕也待要退,却被曹操给叫住。
  
  曹操冷声问道:
  
  “……子桓,汝近日似乎与仲达走得甚近?”
  
  “今日当着众文武之面,竟呼你子孝叔叔为老卒耶!”
  
  曹丕一惊,唯恐曹操降罪司马懿,乃赔礼道:
  
  “父亲恕罪,仲达只是与孩儿私交甚笃。”
  
  “孩儿深知其有大才,今日才冒昧举荐。”
  
  “孩儿这般做,也都是为了我魏国着想啊。”
  
  曹丕当然是有私心的。
  
  随着曹植的逐渐长大,在众人面前显露出自己的文采。
  
  这令曹操对他十分喜爱,也让曹丕感到了危机感。
  
  尤其此前李翊还曾当面夸赞曹植的才能,而对曹丕却不予理睬。
  
  所以,曹丕回去后也是一直奋发图强。
  
  又大肆结交党羽。
  
  他所结交的,都是些有才能的后起之秀。
  
  而其中,尤以司马懿能力最为出众,这令曹丕感到十分喜爱。
  
  但曹操却很不喜欢曹丕这样的行为,乃道:
  
  “吾观司马懿鹰视狼顾,非久居人下者。”
  
  “兵权若付此辈,他日必然噬主。”
  
  “吾儿须切记,司马氏。”
  
  “可用其谋,不可授其刃。”
  
  “可使其劳,不可予其权。”
  
  “此乃保我曹氏万世之要诀也!”
  
  曹丕喏喏称是,然心中却不以为然。
  
  暗想司马懿若果真有反心,他怎会看不出来?
  
  即便司马懿真有反心。
  
  魏国的兵权大宗,都掌握着曹氏、夏侯氏将领之中。
  
  司马懿又如何能够夺权?
  
  父亲未免过于杞人忧天了。
  
  曹丕心不在焉地退下,曹操兀自独坐于榻上沉思。
  
  沉吟许久,又下了两道命令。
  
  让汝南李通,加强豫州守备,严防孙氏偷袭。
  
  又命颍川赵俨,筹措粮草,加紧往魏国运送。
  
  同时,又亲自提笔,给荆州刘景升写了一封书信。
  
  信中言道:
  
  ——“孟德致景升兄足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