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晋庭汉裔 > 第三十八章 逃跑的准备

第三十八章 逃跑的准备

第三十八章 逃跑的准备 (第2/2页)

回到荡寇将军府,妻子和幕僚都连忙过来探看,显然,这段时间政局的剧变与刘羡的缺失,令他们急坏了。
  
  妻子阿萝查看了半日刘羡的伤势,气得直落眼泪,直接开口斥责说:“你就不能让人安心几日吗?”
  
  李盛大概知道些原委,则婉言劝谏道:“主公,这次的事情是一个教训,不要再以身犯险了。”
  
  桓彝和郗鉴等人则是因为太子的缺失而对未来感到迷茫,小心翼翼地打听道:“使君若有什么计划,还是要告知我等的好。”
  
  只有诸葛延大大咧咧地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吧!”
  
  刘羡稍稍安抚他们后,便让阿萝先出去,然后让幕僚们都留在卧室内,围着火盆烤火。
  
  接着,他开门见山地说道:“洛阳现在的乱局,大家都应该清楚,不太平啊。太子被废,并不意味着事情就结束了,很快就会有新的乱事发生。你们有准备吗?”
  
  傅畅是刘羡的妹夫,他率先问道:“您说得是什么乱事?”
  
  “当然是诸王倒后的事情,现在满城闹得沸沸扬扬,说不好什么时候就会开始。”
  
  刘羡略微犹豫,随即袒露道:“事实上,赵王已经招揽我了,他希望我去当攻打金谷园的先锋。”
  
  这话令郗鉴等人大吃一惊,因为在大部分人眼里,赵王就是后党坚实的支柱,没想到居然会暗中倒贾。
  
  李盛随即脸色一变,劝言道:“您不能答应,这明显是一个陷阱啊!”
  
  “后党再怎么罪大恶极,也是把持了朝政近十年的庞然巨物,是不可能除尽的,而金谷园又是渤海石氏的大本营,不知道收买了多少文人墨客。您要是带队去攻打金谷园,且不说伤亡如何,但结果一定会得罪很多人,事后恐怕会遭到太多人的诋毁啊!”
  
  刘羡哪里能不知道?但他回答道:“我有不得不去的理由,所以我已经答应了。”
  
  他紧接着道:“而赵王狼子野心,又毫无廉耻,事成之后,极有可能自夸功高,趁机谋朝篡位。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我绝不能与之同谋。因此,我打算为太子复仇之后,不再为官,立刻离开洛阳,与他划清界限。”
  
  “到那时候,诸位可能就不能再留在荡寇将军府了,我的意思,是请诸位考虑自己的去留。”
  
  这句话真是石破天惊,令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他们万万没想到,刘羡不过刚一回府,就带来了这样重大的消息,这个消息足以决定上千万人的命运。
  
  紧接着一个念头浮现至他们脑海:乱世要来了吗?
  
  郗鉴第一个表态道:“如今既然共处一室,使君何出此生分言语?鉴虽不自量力,但也不跟乱臣贼子为伍。”
  
  言下之意,是他愿追随刘羡左右。而后幕僚响应一片,皆是如此言语。
  
  刘羡看着身边这些血气方刚的同龄人与年轻人,心中顿时有了许多安慰:走到今天这一步,他早就不是一个人了。
  
  郗鉴随即问道:“不知道使君需要我们做什么?又打算到哪里去?”
  
  刘羡微微摇首,说道:“我不可能带走你们所有人,所以,我需要你们大部分仍然留在洛阳,管好手下的这三千卫率,不管怎么说,也不能让他们落入到赵王手里。你们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就已是善莫大焉。”
  
  至于将去往何处,刘羡道:“我会向朝廷上表,表明自己想担任凉州刺史的意愿,朝廷必不肯应。但暗地里,我打算联络淮南王,一旦朝廷不应,我就轻车单骑离开洛阳,去扬州的淮南国担任淮南内史。”
  
  如果说现在的洛阳,还有谁能与赵王党相对抗,恐怕只有淮南王司马允。
  
  司马允在朝中虽没有正当的官位和权势,但他毕竟是武皇帝亲自任命的外镇三大藩王之一,也是硕果仅存的外镇藩王。在司马遹被废之后,其身份尊贵,俨然是宗室第一,仅次于当今天子。
  
  而他又有任命淮南国官员的权力。淮南国囊括数郡,有数万户人口,虽不及一州刺史,但也要远远强过一般的郡守。只要司马允能践行此前对刘羡的承诺,这确实是一个合适的计划。
  
  众人对刘羡的这个计划都感到信服,毕竟淮南王是来登门拜访过的,与刘羡的情义可见一斑。而赵王又没有理由阻止淮南王在自己封国内任命官员,这合情合理。因此,也就无法对荡寇将军府下手。
  
  说干就干,次日一早,诸葛延就拿着象牙手镯去淮南王府,向司马允说出了刘羡的请求。
  
  听说刘羡不愿留京,司马允略感失望,但他确实是守信之人,很快就承诺说:“他若要去淮南国,何时都可,就任之后,我必为他向朝廷上表。”
  
  而与此同时,诸葛延也提醒道:“我家主人让我转告殿下,您也要多多提防赵王,他可不是善种。”
  
  当时淮南王文学荀嵩就在一旁,听到这句话,脸上虽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惊涛骇浪,当日就把这个消息转告给了孙秀。
  
  前往淮南的逃亡还没开始,就已经曝光在孙秀眼前了。
  
  但这恰恰在刘羡的预料之内,他当然不指望瞒过孙秀,实际上,他也没有指望过司马允。
  
  就目前的态势来看,面对太子被废的大事件,洛阳的诸实权亲王竟然都束手旁观,这说明他们之间已经达成了交易,或者说默契。刘羡想,司马允作为皇太弟的人选,身边一定不会缺乏孙秀的耳目。
  
  因此,刘羡依然是拿司马允当一个幌子。
  
  刘羡真正要投靠的,实际上另有其人,那就是常山王司马乂。
  
  他在离开襄阳侯府前,有两件事拜托给了司马脩华。其中一件就是给常山王司马乂送信,他希望司马乂能够看在以往的情面上收留自己,任命自己为常山内史。
  
  老实说,这是一场赌博。因为这是两人在元康元年后的首次联络,而在这九年时间里,他与司马乂毫无交集。倘若司马乂不愿意接纳刘羡,并且将这封信上报给朝廷,刘羡的政治生命大概率就结束了。
  
  但好处也是很明显的,只要他答应,任孙秀手眼通天,也无法插足到京城之外,更不可能影响河北的形势。因此,这是一步救命的活棋。这一步棋足够帮助刘羡逆天改命,暂时地脱离洛阳泥潭。而等到后党倒塌,洛阳的局势将会彻底失控,孙秀号称自己是狂流,可没人能控制狂流,更无法阻止浪潮吞没自己。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的,到那时,便是真正的天下大乱,也才有刘羡改头换面的良机。
  
  而刘羡之所以愿意相信司马乂,也没有别的理由。只因司马炎的诸多皇子之中,仅有司马乂一人,是司马玮同父同母的胞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