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人活着就是为了装逼 (第2/2页)
这种不愁卖的东西当然要设置门槛,不然怎么体现客户的与众不同,30美元一分钟的通话费用中大半是情绪价值服务费。
其实换个地质勘探公司的名头就行,在掸邦探矿合情合理,但王耀堂不会说。
一套卫星电话都让自己赚了才几个钱,不够浪费口水的,他看中的是掸邦的固定电话通信市场。
掸邦相当于老家偏远地区50-60年代,嗯,可能还不如,快要淘汰的纵横式电话交换机和磁石电话机正好应用在这边。
这生意别的通信公司没法做自己能做啊,团队老家直接拉,几个扑街敢欠别人的电话费还他妈的敢欠自己的吗!
掸邦300多万人口啊,再怎么落后垄断通信市场的利润也很可观了,再说又不是不发展,有自己在还能被别人抢了生意不成!
头都给他打爆!
不急,现在钩子已经下好了,就等着罗、彭、张三人咬钩了。
通信市场、能源市场、汽车市场、家电市场……
我的,都他妈是我的!
电话挂断,王耀堂嘿嘿笑了起来。
虚假的掸邦王:掸邦同盟军。
真实的掸邦王:掸邦王!
办公室门被人敲响,王耀堂按下开门键。
“董事长,四航局的人到了。”一个长相不输港岛女明星的年轻女人走进来脆生生地说道。
王耀堂手里公司这么多,卫涛一个秘书哪里忙的过来,身后有一个十几人组成的秘书团队服务,家庭背景、学识、业务能力、性格多方面筛选,如果是女人更要看相貌,就这每次加人都能引起小范围的轰动。
会客室。
“周局下午好,施博士下午好。”王耀堂一进来就笑着说道。
“王生下午好。”两人起身。
寒暄几句,秘书拉开椅子,三人围着红木桌坐下。
看着秘书要冲茶水,周局长笑着拿起旁边的包从里面掏出一个铁盒,“我让人从老家金寨县捎过来的六安瓜片,王生尝尝。”
“好啊!”王耀堂笑着应道:“这可是名茶,我还真没喝过,据说慈禧当年是生了皇帝之后才有资格享受这六安瓜片,周总和叶长官也很喜欢这个茶,基辛格访华的时候六安瓜片还作为国品赠礼。”
“哈哈,王生还说没喝过。”周局大笑起来,送的礼物就一定要主人知道珍贵才让人高兴嘛。
“这个还真不瞎说,确实只听过没喝过。”王耀堂自嘲道:“我几年前饭都吃不饱,后面穷人乍富跟着电影电视学人喝红酒、喝咖啡,都不知道怎么享受啊,现在才知道真正的顶端奢侈品都在咱们老家,那是老祖宗几千年严选出来的。”
“国外那些都什么垃圾啊!”王耀堂一脸嫌弃地摇着头,“那些茹毛饮血的蛮夷之辈身上的臭味都没进化干净呢,哪里懂什么叫享受。”
这种赤裸裸的鄙夷歧视让周局脸上满是愕然,眼中闪过一丝尴尬,“这这……”
‘赶英超美’口号固然激励了一批人,但也无形中就把自身塑造成了落后的形象,长时间听这种声音就让人开始认为国外什么东西都更好。
“葡萄酒还是很……”施博士下意识脱口而出,他是在法国留学回来的,爱国但也认为法国是第二故乡,听不得这个。
“葡萄美酒夜光杯,西汉咱们就有完善的葡萄酒技术了。”王耀堂截了话头,“公元前200年还没有高卢鸡呢,凯尔特人部落文明,他们懂个屁的酿酒啊。”
“欧洲走葡萄酒等果酒路线根本原因是多山地丘陵,农业技术落后,15世纪还不知道使用粪肥呢,极端愚昧落后野蛮,粮食产量不足所以才走的葡萄酒路线,而我们农业技术发达,所以发展了粮食酿造酒。”
“另外葡萄酒是自然发酵,工艺门槛极低,而我国的酒曲技术门槛太高了,一群澡都不洗的牲畜罢了,懂个屁的享受啊。”
赚这么多钱,打出这么大的名气,为的不就是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嘛,王耀堂可不会因为对方是四航局的人就嘴下留情。
施博士脸色涨红,周局表情古怪。
“怎么,没见过我这种歧视外国人的?”王耀堂笑了起来。
“没有。”周局摇头。
“很正差的,金老头《鹿鼎记》中,韦春芳怒骂:你当你娘是烂婊子吗?辣块妈妈,罗刹鬼、红毛鬼到丽春院来,老娘用大扫帚拍了出去,其实,全球最排外的民族就是华人,去国外讨生活了不叫保守吧,但依旧不愿意走出唐人街,骨子里还是看不上他们。”
王耀堂笑着说道:“京爷眼中外地来的暴发户,土老帽,穷但看不起你,有钱会花吗,还是什么都要跟咱京爷学,茶叶、丝绸、瓷器、工艺品、菜式……”
“他们有什么?我这两年国内外最顶级的西餐都吃过了,法国鹅肝,那玩意是古埃及的,意呆利松露牛排。肉与菌的黄金搭档,呸,好墩子都不做,嫌弃丢人,那玩意有个屁的工艺啊,松露国内到处都有,还有什么伊比利亚火腿。”
王耀堂‘哈’了一声,“西班牙直到16世纪才赶走摩尔人,那时候伊比利亚信仰*教,不吃猪肉啊,有个屁的火腿,金华火腿唐代就是贡品,大航海之后西班牙人从咱们金华偷的制作技术,19世纪才有了伊比利亚火腿的名号。”
“其他什么马赛鱼汤,用海鱼、贝类与番茄、藏红花、茴香、胡椒等炖数小时,番茄美洲的,胡椒等香料东南亚的,藏红花就更不用说了,没这些去腥那玩意能喝?这做法你说不是大航海后从咱们学去的谁信!”
“其他法式澄清汤,以牛肉、鸡肉等高汤为基底,咱们搞吊高汤的时候还没有高卢鸡呢。”
“为什么叫条条大路通罗马,因为整个欧洲只有意呆利罗马是有文明的,其他地区茹毛饮血不是形容词,是名词,是动词,国家都没有,有个屁的饮食文化、奢侈品啊,从汉朝开始一直到清朝,从来都是咱们出口文化工艺品,什么时候进口过他们的东西啊。”
“我跟你说,这些东西不能深究,一深究你就会发现滤镜破碎,忒土!”
‘噗’周局这下是真的绷不住了,施博士抿着嘴,有种滤镜破碎后的愤然。
吹了阵牛逼,双方的关系一下就拉近了,王耀堂再不是印象中高傲的外国富豪,而是坚定的平易近人的‘爱国商人’,后面沟通起来一下就顺畅了。
确定建设方案,投资规模,建设时间,签字,一套流程很是顺利,剩下的就是举行一个公开的签约仪式了。
场面要大,来宾身份要高,媒体要多,这不单单是给老家扬名,更是给他的屯门港扬名,让相关不相关的人都知道屯门港一共要建设三期工程,最后会成为香港最大的原材料进口港口!
五天之后,50多家国内外媒体,十大建筑公司的负责人,香港工务署、商务署署长,港督府高级秘书等等熟悉到处,TVB、亚视电视直播。
当晚王耀堂首次在老家联播上亮相,足足用了5分钟时长介绍生平,什么白手起家、爱国商人、通商惠工、慈善大王等等褒奖的名头都灌在了头上。
什么叫牌面啊!
“耀哥,这是昨晚联播的录像带。”卫涛第二天上午笑着送上来。
“录这个干什么。”王耀堂嘴角翘起。
“是是,我让人保存起来,这都是珍贵的影像资料,值得我们所有员工学习。”卫涛一听心领神会。
“净搞一些没用的,多发钱比什么学习都强。”王耀堂脸上笑容再也压不住。
“明白,明白,我专门成立了一个宣传部门,会把您在国内外各地受到的采访、报道的资料都收集起来,以后公司要给耀哥你立个博物馆,这都是历史资料。”卫涛大声说道。
“你这,你这……”王耀堂再也压制不住大笑起来,“涨工资,以后每个月加1万!”
卫涛大乐,“谢谢耀哥!”
见王耀堂心情好,卫涛这才笑着说道:“昨天新闻发布会之后,香港工会联合会下属香港建造业总工会的人找到咱们这,问屯门港用工的问题,您看……”
“这个什么香港建造什么会干什么吃的?”王耀堂眨眨眼。
“香港建造业总工会致力于维护建筑工人的权益,推动建造业的健康发展,具体主要是争取工人工资合理薪酬,工务纠纷法律支持,防止外劳成为廉价劳动力,影响本地工人就业这些。”
“廉价劳动力?”王耀堂好像明白了什么。
“针对过老家逃港黑工,安南启德难民营的人,用这些人比较便宜嘛。”
“操!”王耀堂骂道:“谁给他们的脸,老家四航局的人又快又好又便宜的我不用,用他们这帮刁民!”
“真拿自己当回事了!”
“他们还是很有能量,港岛这些建筑公司都是用他们的人。”卫涛解释了句。
“你收了多少钱给他们说话!”王耀堂冷脸。
卫涛:“……”
“滚出去。”
卫涛松了口气,低头连忙退了出去。
公司大了,一些人情免不了,王耀堂倒也没真跟卫涛计较,不过这什么工会他是肯定要收拾一下。
妈的,一群臭虫,打秋风到自己头上了。
以为自己是李香蕉、李兆积他们一样会妥协。
真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