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我们谁都退不了 (第2/2页)
她一步步逼近,凤仙花汁染红的指甲几乎要戳到他脸上,“你以为你以后坐上龙椅,就真的稳了?”
香炉里的香燃尽了,最后一缕烟笔直地往上飘,在房梁下散成一片雾。
李隆基忽然想起,他和太平公主一起发动政变,诛杀韦后党羽。
那时他们并肩站在玄武门城楼上,看着底下的禁军高呼万岁,太平公主笑着将一杯酒递给他,“三郎,以后这天下,是你的了。”
“姑母,”他的声音有些发哑,“我们一定要走到这一步吗?”
太平公主盯着他看了许久,忽然抬手摸了摸他的脸颊,动作像小时候那样轻柔。“三郎,你眉眼间像极了你祖父。”
她的指尖带着玉镯的凉意,“当年你祖父废我母亲时,也是这样决绝。”
她收回手,转身走向内室,“明日早朝,我会奏请陛下,让宋璟复任吏部尚书。”
内室的门关上时,李隆基才发现自己的手心全是汗。
案上的鱼袋还在,阳光照在上面。
他想起太平公主小时候总爱抱着他,在他耳边说:“三郎要好好长大,以后保护姑母。”
窗外的风更大了,梧桐叶沙沙作响,像是无数人在低声私语。
李隆基走到案前,拿起那枚太平公主留下的鸽血红锦盒,打开时,里面的宝石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刺得他眼睛生疼。
第二天早朝,当太平公主真的奏请复用宋璟时,李隆基看着她站在朝堂上的背影,忽然觉得那袭紫色朝服下的肩膀,比他记忆中消瘦了许多。
散朝后,太平公主走到他身边,低声说:“明日来我府里,尝尝新酿的葡萄酒。”
他望着姑母鬓边那支东珠簪,忽然点了点头。
太平公主的府邸里,葡萄架下已经摆好了酒案。她换上了家常的襦裙,头上只插着支碧玉簪,见他进来,笑着招手:“快来尝尝,这是使者刚送的,据说在西域要埋在地窖里三年才能开封。”
酒液倒进夜光杯里,泛着淡淡的紫红色。
李隆基端起杯子时,看到杯壁上映出自己的影子,也映出太平公主鬓边的白发。
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总爱笑着揉他头发的姑母,眼角已经有了深深的皱纹。
“还记得你小时候偷喝我的葡萄酒,醉得抱着柱子喊要当皇帝吗?”太平公主的笑声里带着暖意,“那时你才五岁,穿着虎头靴,跑起来像只小豹子。”
李隆基喝了口酒,酸甜的滋味在舌尖散开。“姑母那时总说,我要是当了皇帝,一定要封您为护国长公主。”
他看着葡萄藤上垂下来的青葡萄,“现在我做到了,可您……”
“可我贪心不足,是不是?”太平公主打断他的话,给自己也倒了杯酒,“三郎,你以为姑母争的是权力吗?”
她望着远处的宫墙,夕阳的金光洒在琉璃瓦上,像铺了层碎金,“当年你祖母在位时,多少李家人死在酷吏手里?你父亲被废时,连件体面的衣服都没有。”
“我争了一辈子,不过是想让李家的人,能在这朝堂上站得稳些。”
晚风吹过葡萄架,叶子上的露珠滴落在酒案上,晕开一小片水渍。
李隆基想起去年冬天,太平公主染了风寒,他提着药箱去看她。
那时她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得像张纸,拉着他的手说:“三郎,姑母老了。”
“姑母,”他放下酒杯,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停手吧。窦怀贞他们,我可以不再追究。您想要的尊荣,我都给您。”
太平公主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夕阳的光。“晚了。”
她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常元楷已经在羽林军中安排好了,明日早朝,他会奏请让我摄政。”
她看着李隆基惊愕的脸,伸手替他拂去落在肩头的葡萄叶,“三郎,这天下,要么是你的,要么是我的。”
“我们谁都退不了。”
那天夜里,李隆基坐在东宫的书房里,看着窗外的月亮一点点爬上中天。
案上放着太平公主送他的那把匕首,是当年他十二岁生辰时,她亲手为他系在腰间的。
“防身用。”她那时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