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斩杀房冀,岚州易主! (第2/2页)
听到了许厚的安排之后,郑均微微颔首,接着便道:“安驿郡情况如何?”
魏权拱手称道:“启禀大都督,安驿郡的刘郡守未曾派使者来降,似乎打定主意想要顽固到底了。”
“发兵,灭之。”
郑均并不多言,只是淡淡开口。
杀意显现!
“诺!”
众将拱手称是。
众将称是之后,却无人退去。
帐内一时静默,只听得火盆中炭火噼啪作响。
终于,独孤愿上前一步,甲胄铿锵声中单膝跪地,沉声道:“大都督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灭房氏,岚州八郡尽归麾下,此乃天命所归,功宜为王!”
一旁的魏权见状,也是兴奋不已,当即同样拜道:“独孤愿所言既是,大都督本就是正统,称王理所应当!”
什么正统?
众将不由一怔。
魏权指的,乃是郑均为大魏皇室后裔,只是其余将领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听到独孤愿和魏权两个小儿辈这么说,几个岚州本土投诚者,如颜存真、赵博、房贺等将,也同样犹豫片刻,也跟着下拜:“大都督功宜为王!”
卫图闻言,不由眉头一皱,神色不善。
而许厚则是眉眼之间,隐隐有种忧虑。
二人都是反对称王的。
原因但却完全不同。
卫图是永昌皇帝死忠,在他眼中,这群人的行为,就是在谋逆!
更可恨的是,这些人竟然还想要拉着大周忠臣,定秦侯郑均郑大都督一起谋逆!
这和房氏那老贼,有何两样?!
而许厚而是想着的是现在称王,为时尚早。
北方各地,乃是诸王纷争的战场。
强如宣州的卢氏老祖、陇州的赵氏老祖,都没有称王的打算。
因为现在称王,只会让神武皇帝的子孙们产生危机感。
而南方,才是称王的地界。
比如杀到了益州的张本功,如今不过通窍五境,就已经自称‘大蜀王’,称孤道寡了起来。
而南梁皇帝、东吴皇帝就更不用说了,萧銮、陆孟这两个元丹武圣都不满足于称王,而是直接登基称帝了。
南方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大周朝廷对南方的执掌能力太弱了,南方藩王比较厉害的只有楚王、越王和吴王。
楚王、越王乃是元丹,吴王只是通窍巅峰而已。
而南方的越王,如今根本没有好好地待在江州,而是跟在永昌皇帝身边厮混,为永昌皇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导致南方的局势特别糜烂,就算是有人称王,大周朝廷都管不到你。
但这岚州不行啊。
北面是肃州赵王、东南是关中秦王、南方是楚州楚王、东方是博州。
博州连接着云州的燕王和今州的魏韩二王。
还有个大周永昌皇帝。
现在称王,直接来一个大战神武皇帝诸子了。
所以,许厚是反对现在称王的。
还不等卫图、许厚二人张口,郑均便摇了摇头,张口道:“郑某何德何能,有何名望称王?若是功宜为王,也当要敬问天子,由天子册封,岂能妄自加之?”
此言一出,许厚才松了口气,独孤愿、魏权难免有些失望,而岚州本地降将们也没什么说的,只是跟风继续说‘大都督明鉴’。
对于岚州本地这些降人,如颜存真、赵博等人,根本就没什么说的,他们无非是混口饭吃而已。
永远忠于岚州之主,谁是岚州之主就忠于谁。
郑均也很清楚,他刚刚才斩杀了一个被冲昏头脑的房冀,可不想要成为第二个房冀。
他现在的战略规划很简单,一如当初元末的朱元璋。
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当初李察罕帖木儿南下,朱元璋为了避免为围攻,甚至还‘遣使通好’,结交元廷。
与郑均如今的处境,倒是略为相似。
当前要做的,就是发展岚州,等待天下风起云涌的下一个契机,而不是冒失‘称王’。
当然,称王并不是关键。
主要是不能有自立之心。
若是永昌皇帝愿意封郑均一个王爵,郑均也无所谓,总而言之,没有实力横推天下之间,郑均需要隐忍。
“收复岚州之事,需要遣使臣禀报陛下。”
郑均深吸一口气,继续道:“卫郡守,尔劳苦功高,便麻烦您纵身而起,走一趟今州军中,禀报陛下这个喜讯吧。”
如今战乱隔断左右,普通使臣很难穿过这战乱时刻。
所以,让通窍武者去传递消息,也是正常。
正如同当初永昌皇帝派高礼山来通知郑均,要封郑均为侯的旨意。
正好,这卫图脑子有点不好使,留在这岚州一定会恶心自己。
但他又在征讨岚州的过程中立有功勋,直接杀了会让人心寒,趁此机会把他打发走,也算了了一番心事。
“是。”
卫图警惕地望了望四周,当即拱手称是,接着便告退离去。
而其余诸将仍在营帐之中,郑均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后,张口道:“本督与那房冀大战,需调息一番,尔等各自归营,巩固岚州城之防护,将各郡官员名单呈递。”
“待本督出关之后,亲自考校,若有不合格者,当黜也。”
众将闻言,当即称是告退,而郑均也终于在这州牧府中,准备闭关休整了。
而这岚州城本名安业,乃是三国古都。
所谓三国古都,便是三个割据势力的王城。
四千年前,古夏灭亡之时,一尊元丹以此地为都,建立‘岚国’,在风雨飘摇之中坚守八十余年,最终灭国。
两千年前魏末乱世之时,有一尊元丹武圣坐镇岚州,自立为‘代王’,这安业城便是代国国都。
代国立国一百零七年,经两世而亡,算是三国之中国祚最久的一个。
一千年前的虞末乱世之时,这岚州城也有一尊通窍五境的武者狂妄自大,短暂统一了岚州,自称‘大岚皇帝’。
然后一年之后,被神武皇帝剿灭,岚州易主。
虽然都是短命政权,但大家清一色的将国都安排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岚州地脉,便在城中。
如今郑均闭关之后,睁开双眸,自州牧府出击,准备直奔那房氏祖地而去。
房氏祖地,便是岚州地脉所在!
自己在岚州地脉修行,便能将‘气吞山河’偿还完毕,可以正式纳入‘诸法无相’之中。
左右都要修行,在哪儿不是一样?
不如去岚州地脉所在。
房氏祖地,位于房氏宅院地下。
在家主府中,有一条地道。
郑均顺着地道深入,腐臭味逐渐被硫磺般的灼热气息取代。
郑均挥袖震碎最后一道刻着房氏族徽的玄铁闸门后,眼前也是豁然开朗。
直径百丈的天然溶洞中央,一道赤红岩浆如巨龙盘踞。
本该纯净的地脉灵气此刻裹挟着黑红秽气,岩壁上悬挂的八百具铁笼里,每具都蜷缩着干尸。
最古老的几具还穿着前朝服饰,最新鲜的那具少女尸体手腕上,还戴着今年流行的珊瑚珠串。
看到这一幕后,郑均直接就无语了。
“本以为是桃花源记,没想到开幕雷击。”
郑均上前,真元震荡,开始以自己的真元清理这里的黑红秽气,同时吐槽道:“好端端的一处洞天福地,被房氏糟蹋成这个样子?他妈的,真该死,怎么没有元丹武圣过来抢?”
净化是个大工程,寻常武者若是在这里待久了,自是会煞气入体,不仅没能突破境界,反而惹祸上身,寿元极大缩短。
有些刻薄之人,或许会用这种消耗人命的方式,净化这地脉之中的灵气,但郑均还是有些良知的,自然不会用人体来净化‘甲醛’,因此还是老老实实的用自己的真元清理。
就这般三五日后,那些萦绕数百年的怨气开始渐渐松散,化作黑烟企图逃窜,却被郑均张口吞入腹中。
气吞山河运转之下,竟将秽气炼化为精纯阴煞。
当最后一缕黑烟被净化,溶洞突然剧烈震动。
岩壁血符寸寸剥落,露出底层璀璨的灵玉矿脉。
地脉巨龙褪去赤红外壳,化作晶莹剔透的灵液洪流。
“这才对嘛。”
郑均额头冒汗,不由擦了擦渗出汗水之后,便盘坐于灵液中央,开始修行了起来。
不过刚坐下来修行不到半日,郑均便发现每运转一周天,体内真元就凝实了一丝,而原本需要数十日才能化解的房冀残留邪毒,此刻正被地脉灵气冲刷殆尽,约五六日便可恢复。
“房冀老狗当真暴殄天物。”
郑均内视丹田,看到五行真元正在自主交融。
照这个速度,最多五年就能完成五行合一,比预计快了三倍不止。
如此,可见那房冀的水平。
在灵气这么充沛的地方修行都突破不了,纯废物。
“或许,是血祭出了问题。”
郑均也开始暗自猜测了起来:“房冀突破不了,也可能是血祭的问题……不然拥有这等宝地,怎么可能突破不了?”
“难怪那些世家大族元丹不断,在这等环境下修行,突破的成功概率增加能够增加不少,蔡家坐主博州二百余年便诞生元丹武圣,果然不容小觑。”
郑均在心中暗忖,同时想着:“如此看来,房家这一代确实出了问题,血祭邪法虽能短暂的提升实力,但对于最终的修行还是有很大疏漏啊。”
“罢了,管这些作甚?修行,先将体内房冀残留的邪毒清理了个干净,然后在房家院落里搜寻一番,看看能不能寻到‘天罡烈阳’的修行方式。”
郑均对‘天罡烈阳’,也很是感兴趣。
神通之中,像是‘天罡烈阳’、‘渊渟岳峙’以及‘浮生烬’这种无所定形的神通,实在是太强了。
郑均对这种神通很是喜欢,如果可以,必然不会放过。
罢了,还是修行为先!
……
今州,永定郡要塞之下。
三个月的攻伐,大军还在僵持。
永昌皇帝都有些疲惫了。
如今退又不能退,进又不能进,简直僵在这里。
这和永昌皇帝一开始的预料有些不太一样。
说好了王师旌旗所过,如雷霆震怒,敌莫敢当呢?
怎么刚一出战,御驾亲征第一仗就僵硬在了这里?
神京还被秦王偷家呢,永昌皇帝现在愈发不想打仗,信使已经不断朝着今州大梁城派去,想要和魏、韩二王和谈。
但,魏、韩二王现在不急了。
他们又没被偷家,只要稳住就好。
永昌皇帝若想跑,他们就全军出击,让永昌皇帝知道什么叫全民溃败。
若永昌皇帝不跑,那就僵持在这儿吧,反正神京不是他们的。
魏韩二王很清楚,他们四尊元丹武圣,天下没有比他们更豪华的阵容了。
和他们相似的,只有永昌皇帝。
若是想要争霸天下,必然要将永昌皇帝打灭,若是让他逃回去,不亚于长平之战放走了四十五万赵军。
因此,魏韩二王绝对不会让永昌皇帝离开。
而永昌皇帝现在焦虑,毕竟他的齐王弟弟,也开始行动了。
“燕王也占了五光郡,他们到底要干什么?朕的弟弟们为什么如此不让朕省心?从不知晓为朕分忧,反而一个劲儿的落井下石!”
永昌皇帝坐在龙椅上,望着天下纷扰的局势,一时之间心乱如麻,感觉到处都是敌军。
魏王、韩王、秦王、齐王,都是逆臣!
萧銮、陆孟、张本功,都是反贼!
赵王、燕王、晋王,都是潜在的逆臣!
宣州卢氏、陇州赵氏,都是骑墙派的反贼!
楚王、吴王,都是被迫狗咬狗的逆臣!
而己方的人呢?
那岚州的郑均,斩杀了高礼山,这让永昌皇帝也开始怀疑郑均的忠诚性了。
虽然郑均如今连连收复了镜渊、渔涟、宁远三郡,但给永昌皇帝的感觉还是很不好,永昌皇帝觉得这郑均小儿,也是想要谋反。
“平定三郡的功劳,且不封他,让他好自为之吧。”
永昌皇帝深吸一口气,目光愤愤,他决定对郑均平定三郡之事沉默不理,装作无事发生。
毕竟又不是平定岚州,有何可说?
若是平了岚州,斩杀了那房冀,直接威胁到秦王,这才是功劳,永昌皇帝就算再不想封,也得给郑均封赏。
但想要平定岚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永昌皇帝摇了摇头,正准备继续指挥作战,同时派出下一波使者和自己的两位弟弟和谈之时,却忽然见到门外有一个随军太监脸带喜色,匆忙赶来禀报:“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岚州定秦侯的使者到了!”
永昌皇帝闻言,不由一怔:“何事?”
“启禀陛下,定秦侯用兵如神,简直是那兵仙在世啊!”
那太监立马以一种夸张的行为,为永昌皇帝报喜:“自平复三郡之后,定秦侯复引兵渡洹水,一战而破秦庶玄鸟卫。三十万虎狼之师,竟如土鸡瓦犬,顷刻瓦解!”
“定秦侯乘胜追击,连克紫阳、安龙二郡,终与房冀老贼会战于野,但见那旌旗蔽日,金鼓震天,不过三合,便斩此獠于马下,自此,岚州全境尽复我大周朝的疆土矣!”
当然,夸张的有些过分了。
说是郑均三回合斩杀房冀,自然是这太监自作主张,胡乱瞎说。
毕竟对于太监而言,在皇帝陛下神色不悦之时,汇报喜讯,自然要更加夸张一些。
而听了太监的话语,永昌皇帝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高兴,而是有几分无奈,甚至重重的叹息了一声:“唉。”
那太监不明所以,立马收了嬉皮笑脸,反而神色肃穆,颇为忐忑的跪在永昌皇帝面前,等待永昌皇帝拟诏。
“拟诏。”
永昌皇帝深吸一口气,张口便道:
“定秦侯郑均,忠勇冠世,智略超群。前破房冀三十万之众,枭其首级,复克渔涟、宁远、镜渊、巴塘、广平、紫阳、安龙、新驿八郡,功勋卓著,威震华夷。朕心嘉悦,特晋尔为岚州节度使,加封平章郡公,食邑三万户,锡以丹书铁券,世袭罔替。”
“望卿砥砺忠节,奋武扬威,速荡秦逆,以靖京师,卫护社稷,永固皇图。”
“钦此!”
而听到了永昌皇帝的话语,那太监当即领命:“奴婢这就去拟诏。”
“拟完诏书之后,也不必带郑卿的使者来见朕了,直接让他带着诏书回去吧。”
永昌皇帝摆了摆手,懒得和这种阴谋家的使者多说什么。
在永昌皇帝心中,郑均的地位已经从‘忠臣’降低到了‘潜在的逆臣’和‘骑墙派的反贼’、‘被迫狗咬狗的逆臣’行列中去了。
现在暂时用之,等天下平定之后,再行刀斧之事,将其除去。
“诺!”
太监领了旨意,当即告退。
而在太监告退后不久,永昌皇帝又道:“皇兄既然来了,便出来吧。”
听到了永昌皇帝的话语,在帐外,一名脸上多褶皱,看起来有些老态龙钟的蟒袍王爷当即入内,对着永昌皇帝拱手道:“陛下。”
来者,正是神武皇帝胞弟之子,越王李侗。
按照年岁,正是永昌皇帝的堂兄。
永昌皇帝问道:“皇兄此番前来,所为何事,可是要要紧军情?”
“陛下,确实有大事!”
越王李侗低声道:“韩王与魏王近期发生争执,韩王不满当初魏王未曾救援彭州之举,魏王对韩王本领多有微词!两王产生争执,并且对若是谋逆成功后,谁为天子之事,也有所争执!”
“今早,韩王派遣密使而来,愿开永定城门,迎陛下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