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艺术人生(月底求月票) (第2/2页)
朱军没有犹豫。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磨磨唧唧的就不像话了。
反正是戚昊自己要求的。
如果戚昊翻译不出来,那就重新录制就是了。
节目录制现场就有一个书架。
上边全都是文艺方面的书籍,有不少是文化专著和人物传记。
朱军随手抽出一本。
其实他还是照顾戚昊了,他既没有拿那本钱穆先生研究古代文化的《先秦诸子系年》,也没有拿那本比较冷门的《文化诗学:理论与实践》,而是选了一本《赵元任早年自传》。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这本书记述了他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经历,不作总结,不讲感悟,纯是生活的实录。
所以,不会有太高深的词汇。
戚昊表示同意,这书他还真没看过。
这世上的书籍实在是太多了。
哪怕戚昊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也不可能能尽数看完,更何况他的脑容量有限,塞不进去太多东西。
朱军一手拿着书一手快速的翻页。
就是那种把书本弯曲,一点点的放开,呲呲呲比大风刮的还快的速度。
戚昊伸手一拦,正好就停在了一个页面。
“我害小肠疝气大概是我六岁的时候儿。我就光记得老肚子疼。我们家里多半儿是病了找中医,可是碰到外科的病就找西医了。那时候儿我们住保定。我父亲带着我到天津去看大夫……”
戚昊不紧不慢的读了出来。
虽然赵元任也是翻译家,翻译过《爱丽丝梦游仙境》等作品,但是他这本自传很明显是中文的。
而戚昊读出来的却是英文。
也就是说他做了一个即时翻译。
随后,朱军又随便翻了几页,让戚昊读了几个段落。
他是央视主持人,北大艺术硕士。
英文水平虽然在央视主持人里头不算好的,但至少也能听出个好坏来。
而且,现场还有导播和其他工作人员。
耳机里直接就给了正向的反馈。
屌!
准确、流畅、纯正……
哪怕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专业人士也不过如此了吧。
“今天真是大开眼界啊,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一句话,学历并不等于学识,活到老学到老……”
朱军非常感慨。
“我这也是没办法,错过了正统的教育,就只能在学校外边加倍的补,其实会更辛苦,所以我一直鼓励粉丝们好好读书。”
戚昊算是给自己初中辍学做了一个总结。
以后都别拿文盲来说事了。
至于北电的自考文凭,他并没有主动说出来。
这种特么的事情怎么能拿出来说呢。
必须要别人去慢慢发掘,发现戚昊他有更多的本事才有说服力。
要懂得适可而止。
拿出一个英语证明自己不是文盲就行了。
“你在成名之前,有大概两年的时间都是在跑龙套是吧?”
朱军继续下一个话题。
“对,两年多的时间,一点希望都看不到。”
戚昊现在回想一下,都得感慨一句自己真是个“绝世倔种”。
“当时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有个什么信念?”
作为一个合格的主持人,发掘话题的深层次内涵是必修课。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就想过退缩,实在是太辛苦了,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我心里想着,这才几个月,我还可以坚持一下,后来等我坚持一年多了,又不舍得放弃,鼓励自己再坚持坚持,一坚持就是两年多……”
戚昊实话实说。
其实没什么深度可言,只是当初支撑他的并不是这种沉没成本,而是有系统这个外挂。
哪怕狗系统跟死了一样没什么用。
但是你身上有个别人没有的东西,你就无形之中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自信心简直爆炸。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只要找对了方向,然后咱们就坚持不懈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成功不成功不知道,但是肯定比不努力好。”
两人你一言一语。
节目进行的特别顺利,通过节目,展现了戚昊的艺术人生,揭秘了围绕在他身上的很多谜团。
很多人成名了之后都有这样一步。
可以称之为塑金身的过程。
有些人甚至需要洗白。
戚昊不需要洗白,但是他也需要人们对他有个新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初中辍学成了娱乐圈偶像这个上面。
名利名利,赚了钱之后谁不想要点名声呢。
人家煤老板还想着立文化人设呢。
而且,玩影视圈会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有时候甚至会和官方打交道。
如果你头上一直笼罩着个文盲光环。
官方是不会认可你的。
现在戚昊通过央视节目塑金身,只要节目播出后,又没有翻车的迹象,那他就再也不是半天憋不出一个屁的绝望文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