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翻拍死路一条(求月票) (第1/2页)
最主要的是,淘气鬼工作室在戚昊的要求下增加了不少内地技术人员。
想要提升行业水平,培养自家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
戚昊非常重视技术进步。
他对淘气鬼工作室没有任何盈利要求,只要求工作室能够不断的进行特效技术革新。
另外,还成立了专门的动漫特效组。
针对性的提升动漫制作水平。
其实,技术和产品是密不可分的,以前咱们动漫做的少,国内的技术人员只能接一下霓虹的边角料外包工作,自然谈不上什么提升。
现在国漫发展联盟那边的项目一个接一个。
不仅仅是电影,更多的是电视剧动画。
或者动画短片。
国漫发展联盟搭上了官方,各种扶持奖励也会向这边倾斜。
官方联合联盟成立了审查组,给了联盟不小的权力,以此来减少骗取补助的现象。
有了淘气鬼工作室,又有了西昊的投资,大家也敢尝试多添加一些特效在里头。
而且,大家都很给戚昊面子。
对于他名下的工作室,能不为难就不为难,提需求的时候也会尽可能的想好再说,减少让淘气鬼工作室返工的概率。
这一点非常重要。
特效返工是最折磨特效公司的事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如果大家都能第一版通过,也就没那么多工作室倒闭了。
“我总感觉《魁拔》要赔钱。”
张宸语新加入了这部动画电影的制作,他本身就是香江这边的资深电影人,眼光还是有的。
香江也不是没有做过动画电影。
张宸语参与制作过1997年的《小倩》,那就是一部动画电影,它的编剧兼监制正是鬼才徐恪。
内容上,动画《小倩》脱胎于电影《倩女幽魂》三部曲,在《倩女幽魂》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
形式上,《小倩》率先将二维人物结合三维背景电脑处理,是香江第一部引入3D技术的动画电影。
从当年的票房数据看,《小倩》的表现其实并不算特别突出,但它还是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
比较有意思的是,徐恪的这部《小倩》上映于1997年,由于其中诸多情节和场景设置,与2001年的《千与千寻》如出一辙。
不少人据此推测,作为后来者的《千与千寻》对于《小倩》其实是有所借鉴的。
当然,这个可能和宫崎骏本人没什么关系。
《小倩》的美术团队中,包括远藤彻哉、小松原一、中村孝等,他们都曾参与宫崎骏名篇《龙猫》、《风之谷》《千与千寻》等作品的创作,既然通用一批创作人员,雷同自然也在所难免。
“我知道《魁拔》没可能赚钱,这不是千金市马骨嘛。”
戚昊没指望王川的这部动画电影赚钱。
他和王川的约定,也是约定了如果下一部电影赔钱,就不再给他钱做这个系列了。
“别被人当成冤大头了。”
张宸语还是希望戚昊的事业蓬勃兴旺,只有戚昊那边发展的好,他才有可能赚到更多的钱。
“那我宁愿被人当成冤大头,也不想被人当成穷鬼,至少说明我还有钱。”
戚昊幽幽的来了一句。
你有钱了,别人都往你身边靠。
一旦你没钱了,都会奚落你。
“希望老板你永远有钱,有越来越多的钱,让我们这些做特效的也能大树底下好乘凉。”
张宸语感慨。
恰好安风出去应酬了一圈走到了这边,戚昊就喊住了她。
“这是我特效公司的掌门人,正好认识一下。”
“安风小姐……你比荧幕上漂亮太多了,你这一来,整个金像奖都变得灼灼生辉。”
张宸语姿态放得很低。
他又不是傻子。
他是搞特效的,对接的都是项目,根本就没有认识明星的必要。
不管多大牌的明星,都和他没关系。
但是戚昊非得介绍一下。
这么多年,也没见他如此郑重其事的介绍什么女明星认识。
这就很有仪式感了。
陛下这是要沉迷美色的节奏啊。
“啊,你好,很高兴认识你。”
安风大概也明白戚昊的意思,知道这个张宸语是戚昊这边很重要的人物。
“安风是我的合作伙伴,她目前在学着做制片人,后续如果有项目需要特效,可以直接联系。”
戚昊找补了几句,颇有一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尴尬。
“放心吧,到时候给安总打八折。”
张宸语信口开河。
哪用得着打折,老板都被人家给拿下了,整个集团公司都是人家的。
“戚昊,宸语,安风,你们在这边啊。”
徐恪真的是找了老大会才找到戚昊,后台场地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人也特别多。
总感觉,自从演了他的《七剑》,戚昊就避他如蛇蝎,而他不是在找戚昊,就是在找戚昊的路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