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八章 万象道域,先天圣婴(5.3K字奉上,月初求票支持~) (第2/2页)
对于龙虎山天师府,光凭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个仇,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程心瞻把目光投向星空,看着斗转星移,仰望了好一会,心胸中的愤懑郁气逐渐消散一空,随后,他便继续伏案批复呈文灵签。
因为晚上新飞来的灵签少,加上也无人前来打扰,所以他处理起来很快,约莫到了子时的时候,他桌案上的灵签已经全部处理干净了。
这时,程心瞻又看了一眼小路,见小路吐纳平稳且气息悠长,眉心处神光柔旭,便知他已经入定到一个比较精深的层次了。见状,他微微一笑,然后也缓缓闭上眼,入定冥思。
他内视自观,意沉绛宫。
三年静坐,掌教执宗,批复的灵签何止十万数,但对于自身的内丹修行,他也从没有过片刻的懈怠,所以如今再来看,绛宫里的景象相比三年前,又是大不相同了。
现在的绛宫,看着不太像是一个窍穴的样子,反而像是一个镶嵌在内景天地中的福地洞天。
这是一个天圆地方的世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又像是一张巨大的伞面,撑开了这方独立洞天。穹顶微微泛着青光,又在左近心府红光的照耀下被染上了一抹绛色,像是雨后晴空上出现了晚霞。
这片天空的霞尤为精彩,不仅仅只是绛霞,还有紫霞、赪霞、赤霞,彼此交织,绚烂非凡。
这片穹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时晴时雨,只眨眼间,飘霞溢彩的晴空便忽然滋生出大片大片的云,把整个天空都遮蔽住。很快,这些云朵又开始放光,还伴随着变化莫测的海市蜃楼,极为的光怪陆离。
一阵风刮过,云海又迅速染黑,紧接着便有龙吟般的雷霆炸响,随即甘霖雨露便浇下来。又不久,太阳又出来,此时天空中依旧下着雨,等到雨停,便有白虹贯日而过,颇为神异。
这里也不仅仅只有白天,太阳也会落下,有明月升起,有紫微放光,有璀璨星海。
不光是天空,这里的大地同样神奇,或者说,更为神奇。
大地四四方方的,而且有弧度,中间高,两边低,正中间还有一条沟,看起来就像是一本摊开的书。而在这大地之书上,则是一片盎然生机:
东有青峰,西有雪山,北有大河,南有汪洋。
另外,更有火山、桃林、陨坑、冰川、战场、坟丘、林莽、沼泽、洞窟、沙漠、幽谷、戈壁、沃野、熔岩……等等地形,千姿百态,无所不有。
有呼啸的阴风、排云的怒浪、凄冷的寒光、飞腾的烟尘、粼粼的波光、闪烁的赤烟,种种动态,精彩纷呈。
如果从上往下看,看的更仔细些,便能发现在地上某些地方,山石、溪流、草木或是水光,隐隐约约又呈现出文字的形状来,一个地方,便是一首诗、一篇游记。
在东方的群山里,一座青丘之上,有一间道观,道观中坐着一个清秀的道童。道童看着只六七岁左右,朗目疏眉,双瞳剪水,生得玉雪可爱。道童手里拿着一本书在读,只这么小的年纪,却有龙章凤姿之态。
这片天地便是他的绛宫,同时也是他的元婴道域显化,捧书的这个道童便是他的元婴。
在这三年里,他万般推演,极尽巧思,以法伞为穹顶,在内景世界中撑起一方独立天地,又以地书为根凭,叫天地相合,成为一个天地中的天地、洞天中的洞天。然后再由元婴执笔,以几十种天罡地煞为彩墨,把地书游记里的内容一一绘制显化出来,形成一个丰富多彩的造化世界。并把这个多彩世界映射到绛宫之上,使得大道法意与肉身窍穴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如此方成这片元婴道域。
这片元婴道域在体内与肉身窍穴相融,如果再有像血影入体这种情况,除了调用内景天地镇压,以绛宫天地锁拿也不失为一种手段。而对外施展时,直接祭出书、伞,合为天地,道域即成,不必再以法力构建,立见成效。
乍一看,这片天地无甚神奇,似乎只是大天地的一个微缩投影,虽有风云变幻、山川湖海,但又因涵盖太多,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与一般的道域力求体现出自己的大道特点截然不同。就好比五毒天王是幽谷毒虫道域,恶鬼子是水泽溺鬼道域,谷辰是尸国阴灵道域,特点都十分鲜明,这样与自身道途以及金丹法相相合,才能发挥出最大威力。
而程心瞻这片万象道域则是看不出有什么侧重,包罗万象,无所不涵。这其实是缔结道域的大忌,有句古话叫「样样通,样样松」,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道域里放进去的东西越多,越难贴合自身道途,也就越难发挥出道域的真正威能,甚至,还有道域溃散的风险。
但程心瞻偏偏就这样做了,还把道域做的无比稳固。
因为,他的修行,就是万法混元,他的大道,就是大地山川,他的法相,就是镇世地仙。
那么理所应当,他的道域,就该是万象大地。
在天底下找不出一块地方是和他的道域完全吻合的,但看起来什么地方都能在他的道域中找到对应之处——似乎,哪里都是他的道域。
这就是他三年来的心血。
到了这个时候,他绛宫中的灵胎也化作了元婴,相貌则是从胎儿状化做了六岁道童。
这其实是相由心生。
因为在绛宫中怀胎足月之后,关于整个仙芽—命胚—灵胎这三个阶段的修行便完全结束了,道体的发育过程已经完全展示完毕,胎儿之相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想将其化作什么形象,就将其化作什么形象。
而此时,之所以还是以「元婴」二字称呼,这其实是内丹道长久以来的隐喻用语习惯导致。【元】者,元始也、本源也、先天也;【婴】者,纯净也、生机也、勃发也。「元婴」,便是合人身精、气、神三宝所生,再逆炼归元、返还先天的结果。此时,修士体内的法力又有另外一个名字,唤作「先天真元」,以「先天真元」进行施法、画符、御宝,同四境以下相比,是云泥之别。
《道德经》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就是这个道理,说的是呼吸行气仿佛婴儿,取先天纯净本源之意,并非是说在形体上像婴儿。
「灵胎」与「元婴」,是四境修行中的两个阶段,前者取形,后者取意,完全不是一回事。
很多山野散修或是小门小派出身,机缘巧合来到四境,化胎为婴的时候不知道「元婴」的本意,还把元婴保持胎儿状,如果施展元婴离体,被人瞧见,一看就知道跟脚来路了。
而正常来讲,能修到四境的人,在缔结元婴的时候年纪肯定都偏大了,都会不约而同把元婴之相变化为自己年轻的时候,或者是最志得意满的时候,亦或是最为难忘留恋的时候。
程心瞻将自己的元婴之相定在六岁,是因为那时候父母健在,身体安康,自己的心智也已经健全,记事清晰,无忧无虑,欢笑度日,那是他内心深处最为怀念并时时回忆的年纪。
不过,莫看道童生得玉雪可爱,实则神威了得。他这元婴来历非凡,是由阳火烧霞炼出来的真精与九九雷劫洗出来的丹华合二为一,再历经真形九变与三光注照方才养成,可以称得上「圣婴」二字。
肉身吸收天地灵气,炼做法力,元婴吸收法力,炼做先天真元。这里面自然有个转化的过程,十份的灵气能转化成五份的法力便是中人之姿,五份的法力能转化成两份的真元便是难得可贵。而程心瞻以观想法食气,以内景神炼化,十成的灵气能得九成,九成的法力经过圣婴的吞吐,能原模原样返还九成的先天真元。
换句话说,就程心瞻如今的造化与境界,一息吐纳能抵同境寻常修者四倍有余。他三年静坐,相当于同境闭关十余年。
到了这个时候,元婴成、真元满、道域现,该是考虑引动三灾了。
求月票求推荐,欢迎评论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