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民国江湖二十年 > 第三十章 宫变风波

第三十章 宫变风波

第三十章 宫变风波 (第1/2页)

“哎哟,江老板,您是不知道啊,皇上被赶出宫那天,四九城里可太热闹了……”
  
  姚老二的艺名叫“崩山响”,河北乐亭人,唱大鼓书的,常年游走于京津地界儿,最近“出关”来到奉天,想要在小河沿附近平地抠饼,混口饭吃,按照江湖规矩,自然要拜李三爷的码头,以求未来几天,在周围茶社卖艺的时候,能有个安稳倚仗。
  
  京师宫变那天,崩山响恰好就在四九城撂地。
  
  李正西听说他见多识广,肚子里有不少坊间传闻,于是便将其引介给了江连横。
  
  崩山响是外地艺人,明八门出身,只知道奉天有个李三爷,却不知江连横是个什么人物,稀里糊涂地跟着走,直到纵横保险公司总号时,才发现对方是个大老板,当即便有些惶惑。
  
  进屋落座,见江连横还挺客气,只想打听些宫变传闻,心里才算踏实下来。
  
  崩山响说:“那天,四九城的电话全断,民间连电报都发不出去,冯将军派人去了紫禁城,跨马持枪,暴喝一声:来呀,把那皇帝小儿给我叫出来!”
  
  江连横一听,急忙打断道:“等下,姚先生,你有话好好说,别搁我这‘使活儿’呀!”
  
  “哎哟,对不住,对不住!”崩山响挠挠头说,“常在江湖混饭吃,习惯了。”
  
  江连横笑了笑:“接着往下说。”
  
  “反正冯将军派人去了紫禁城以后,要求皇帝三小时内搬出皇宫。好家伙,一听这话,淑妃立马疯了,整个人披头散发冲出去,趴在汽车上就不让走,说是宁死也不肯搬出皇宫。”
  
  “最后还是搬了。”
  
  “没办法呀!冯将军的人说了,他们要是不搬,就立刻下令炮轰紫禁城,大炮不长眼,谁不害怕呀!”
  
  江连横点点头,随即给崩山响递了支烟。
  
  最近这几天,他没少跟京津一带的江湖艺人打听消息,但每个人的说法都有所不同。
  
  有人说淑妃发疯拦车,有人说太妃自缢殉清,还有人说皇后断指血书,誓要以身据守宫门……
  
  这些走南闯北的江湖艺人,仿佛什么都知道,可所有事情从他们嘴里说出来,却总带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往往是越传越离谱。
  
  道听途说的消息,如何沥干水分、去伪存真,那就得靠听者的眼界见识了。
  
  但无论哪种说法,最终的结果都是殊途同归——大清逊帝被逐出宫,紫禁城里的小朝廷覆灭了。
  
  一时间,舆论哗然。
  
  冯将军的所作所为,立刻遭受到各方各界的猛烈抨击。
  
  那些遗老遗少自不必说,张大帅和段启瑞也借此噱头,频频向冯军发难,甚至就连某些所谓的文化名流,也在胡博士的带头下,纷纷撰文谴责冯军。
  
  同时,各家报纸也常有文章呼吁恢复《清室优待条例》。
  
  其中呼声最高的,莫过于《顺天时报》和《盛京时报》,谈及皇城事变,多用“逼宫”、“绑票”、“违背国信”、“恃强凌弱”等等字眼儿,总之都是在极力偏袒清廷宗室。
  
  仔细查明过后,原来这两家报纸的出资人,都是小东洋。
  
  当然,不只是小东洋,西方各国同样也在密切关注事态动向。
  
  舆论声中,也有不少声援冯将军的,言说丁巳年间,清廷复辟,有违前言,所以这份优待条例早就应该废除了。
  
  可清室这边也有说法,言称优待条例中的四百万两白银,后改为四百万银元,实际上每年都不够数,要论毁约,也是国府毁约在先,违背国信,怪不到宗室头上。
  
  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平心而论,冯将军这事儿办得的确有欠妥当,多少有些顾头不顾腚的嫌疑。
  
  倒不是说他不该把皇帝赶出紫禁城,而是他千不该、万不该,竟然把皇帝撵出去以后就不管了。
  
  大清逊帝,那可不是平民百姓。
  
  光是他的头衔,就足以令心怀叵测之辈拿来大做文章。
  
  冯将军把逊帝驱逐出宫,不说将其软禁起来,至少也该派人严密监控,禁止其与外界沟通才对。
  
  可实际上,冯军就是把皇帝晾在那不管了。
  
  他不把皇帝当回事儿,自有旁人趁虚而入。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逊帝离开皇宫,转而去了王府,那些遗老遗少和八旗贵胄往来不断,原先见不着的,现在也能见着了。
  
  及至此时,冯军才如梦初醒,再想派兵管控,但却为时已晚。
  
  小东洋已经跟大清逊帝勾搭上了。
  
  冯将军难辞其咎,似乎还沉浸在自己那“惊天壮举”的欣慰之中。
  
  这些天下大事,原本轮不到江家操心,但渐渐地,江家却又不得不时刻关注起来。
  
  因为自从皇宫事变以后,奉天城的遗老遗少便开始与日俱增,暗地里拉帮结伙,蠢蠢欲动,图谋不轨。
  
  毕竟,在那些清廷宗室看来,紫禁城虽然丢了,但大清国还有盛京这座“陪都”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没过多久,那些遗老遗少就在奉天秘密成立了“满洲旗人自治会”。
  
  这种情况在以前从未发生过。
  
  虽然清廷将关外视作龙兴之地,但关外的许多旗人,却根本不吃这套,反而隐隐对清廷心怀怨恨。
  
  想当年,满清入关,有族人跟着大享荣华富贵,也有族人被迫留守故地。
  
  留下的旗人可就惨了,好事没摊上,坏事全不落,不仅不能入关享福,而且还得没苦硬吃,为祖宗保持战力,同时为了保护大清龙脉,还不能开荒垦地,长此以往,多有怨言,以至于辛亥那年,有不少关外旗人都加入了倒清队伍。
  
  直到后来,随着清廷覆灭,才渐渐有宗室贵族回到东北,移居旅大避难。
  
  如今,逊帝被逐出宫,越来越多的宗室弟子涌入关外,奉天便突然成了遗老遗少意图复国的根据地。
  
  有趣的是,八旗子弟未必就是遗老遗少,而遗老遗少也未必就是清室宗亲。
  
  事实上,逊帝驾前最受重用的两位遗老,恰恰就是汉人。
  
  当然,秘密潜入奉天的,也不只是那些前清重臣,还有不少漠北王公。
  
  世人皆知《清室优待条例》,其实漠北王公也有一份待遇条例,眼下清室条例被废,漠北王公自然心生猜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