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举一反三 (第1/2页)
张晓峰每天都往乡下跑,主要是看种植刺梨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五花八门,有些村民对乡、村干部不满的,就故意刁难;有些不听招呼,已经在田地上种植作物的,要求政府补偿等。
这一天,他带着杨秘书来到拉力乡飞凤村,发现村口围了一堆人,就停了车,从车窗望过去,发现人堆中间有三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被手铐铐在一起,几个老头老太拉着两个身穿警察制报的人不断求情。
“杨秘书,你去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记住,别亮明身份。”张晓峰对身边的秘书吩咐。
“好的,张县长。”杨秘书下车去了。
杨秘书到村民中间去打听,十几分钟以后,才回到车上。
“张县长,有几个未成年孩子捕鸟,被乡派出所的干警抓了,要罚款。”杨秘书汇报说道。
“捕了什么鸟?几只?”张晓峰问。
“捕的就是本地普通的麻雀,五六只吧。”杨秘书说道。
“那派出所想罚一个人多少钱?”张晓峰又问。
“三千。”杨秘书回答。
“三千?几只鸟就要罚三千?我看那几个孩子身边围着的都是老人,好像都是留守儿童吧?”张晓峰皱了皱眉头。
“他们的爷爷奶奶也这么说,罚得太高了。可警官们说,有人掏几只鸟蛋就判了十年,罚款是轻的了,再说,他们父母在外打工,一个月几千块钱,这一点罚款不会交不起……”杨秘书说道。
“罚款还要看对象有多少钱的吗?简直乱弹琴!”对于执法问题,张晓峰本来不想去干涉,但派出所的人明显是在乱罚款,既然碰到了,也只好去看看。
张晓峰下了车,认识他的村民就叫了起来:“张县长来了!张县长来了……”
有个花白胡子的老头抓住张晓峰的手不停摇着,老泪纵横地说:“张县长呀,您一定要为我们作主啊,我家孙子不就捕几只鸟么?为什么要罚那么多的钱?”
“老大爷,现在国家规定不能捕鸟了,捕鸟是犯法的事情了,知道吗?”张晓峰耐心地说道。
“可是我们不知道呀,我们年轻那时候,国家还除四害,要灭麻雀呢,怎么忽然就说捕鸟犯法了呢?”老大爷一脸茫然。
“现在的动物已经很稀少,因为烂用农药的原因,很多都快灭绝了,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所以得保护它们。就拿麻雀来说,它虽然吃一点庄稼,但它吃得最多的还是虫子,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鸟语花香,才是大自然的美好景像嘛。”张晓峰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解释。
“张县长说得在理,现在的麻雀是少了很多,但我的孙子和几个村里的小孩子爹娘都不在身边,我们老了,也管不动,他们闲来无事,就去捕来玩,孩子不懂事,能不能网开一面呀?”老大爷哀求道。
“老大爷,这件事情也怪我们没有宣传到位,在此,我先向您和乡亲们赔个不是,是我们工作没有做好。”张晓峰说着就向村民们弯腰道歉。
“唉……张县长,这可不敢当,您是县官,怎么能给我们道歉呢?”老大爷急忙用双手扶住他。
“有错就改,谁都会犯错误,就是我,也没法避免。”张晓峰真诚地说道。
“对对对,张县长说得太对了,有错就改,有错就改。”老大爷也是个醒目的人,当下心里为张县长的工作办法叫好不已。
“两位警官,你们到这里来执法,工作值得肯定,但我有一些事情不太明白,想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没问题吧?”张晓峰对那两个派出所的干警和气地说。
“张县长客气了……客气了!”那两名派出所的干警一脸尴尬地说道。
“刚才我听到你们拿网络上一个大学生掏鸟被判刑十来年的事情对村民进行教育,我想问,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吗?”张晓峰虚心地问。
“这……不知道。”两干警有些难为情。
“那个叫燕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且一掏就是十几只,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不知道那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拿去卖了。这个鸟不是那个鸟,不能混淆视听,不能拿来吓唬咱们老百姓对吧?普通的鸟和这个珍贵濒危动物的鸟,是不可同日而语,就像熊猫和普通的猫是不可同日而语一样,它们之间是不可以划等号的。”张晓峰耐心地说道。
“对对对!张县长说得对。”两干警急忙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