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书库 >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 第三百九十二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

第三百九十二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

第三百九十二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 (第1/2页)

刘备不知益州牧刘璋在黄权与吴懿的劝说下,已然准备带好绶印、舆图等物件,动身前往长安的路上。
  
  工匠、役夫在长安东郊建坛,且需要月余时间,恰好趁着此中间隙,令关羽、张飞、简雍、牵招、荀彧、荀攸、鲁肃、吕布等人皆赶来长安。
  
  好在各州郡的主吏掾长俱为他量才辟用,哪怕太守与郡国相前往司隶述职,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大的纰漏。
  
  刘备后边又想了想,传书信至荆州寻问有无叫颍川徐元直之人,若有遇见则用汉王名义辟来关中为吏。
  
  同时让人去辟请诸葛玄来长安为书佐,还让他带着诸葛君贡的子女一齐前来。
  
  他刘玄德即将登坛为天子,早已克复中原,中兴汉室,若不让孔明与云长、益德来长安见如此盛况,总觉得有些遗憾。
  
  毕竟他当初还想拉着众人的手臂,伸手遥指长安城,笑起来说道:“今日备与诸位终还于旧都。”
  
  舍命奋起之际,也未曾想过用近十年时间,便可重定天下,席卷宇内,荡清乾坤。
  
  那时候想着死则死矣,反正都是数百年乱世,有此命苟且安生,又能安到何时?
  
  没想到天下诸侯竟如此不堪一击,申军法、置军府、考吏事、均田地、赏百姓、抚士族、击豪强、炼铁器、奖工匠,以上下同欲之心,不畏生死,不避强御,置于死地而后生,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势,纵横天下。
  
  在一次宴会之上,有官吏笑着趋奉行礼说道:“大王以仁德之心,行博爱之道,此乃仁之所在,故天下归之。”
  
  而刘备听见,则直接摇了摇头,抬手笑道:“仅施仁者不可平天下,还须加以分利,不仅要分给士人,还要分给黔首百姓,倘若天下大半皆受刘氏的‘仁’与‘利’又岂会再有黄巾之乱?”
  
  “百姓所求何其少也,只求食能果腹,衣能遮体,减服徭役,不遇恶吏,无灾无痛即可。”
  
  “为官吏之所务,取印绶则思朝廷之患,下刀笔则虑百姓之苦,”
  
  “凡治天下之民的官吏,应当每日多想,孔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言。”
  
  刘备笑着逐一望过四百七十八位掾吏,这里许多人即便日后不为二千石,至少也是从县令起步,经过他这些年一边征战,一边亲自在各州筛选出来的。
  
  再加上放在雒阳的五百六十一位诸曹掾长,这些人里几乎什么出身都有,有小吏之家,军士之家、寒门,还有贫苦的豪族旁支,而且岁数年轻,年龄最长者不过三十余岁。
  
  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这些人就是他不辞劳苦培养出来的新汉“骨干团”,再放他身边历练一些时间,便能放到天下各郡县,来勾兑士族子弟。
  
  那时候或许有不少人会被同化,但这还只是刚开始。
  
  等到他麾下越来越庞大的军功阶级的士卒,在各州扎下根基,待过了一两代,就有无数人想要为汉家立功,以求功名封赏。
  
  那时才能真正与士族与豪族形成鼎足之势,百年间必使大汉生机勃勃,达到了盛世巅峰……
  
  虽说那时他已经看不到了,但一想到这棵树,此刻却是被他刘备亲手栽下去,便足以令他欢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求汉家永恒不变,只要能为天下人遮风挡雨两三百年,则斯可矣。
  
  回过神的刘备带着略微笑意,乐此不疲地伏案处理各州传来的事务,看冗扬州牧曹孟德之子已抵达雒阳的消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