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七月 (第1/2页)
夕阳的余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
炮台上,那面“唐”字大旗在海风中猎猎飘扬。
大旗下,和珅静静地站在那里,望着海天相接的远处。
他的左侧,刘全举着一只单筒千里镜一直朝向东南向,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突然,大海的尽头腾起了浓浓的黑烟,直冲云霄。
“回来了!”刘全的声音都发颤了,“爷快看!”慌忙将千里镜递给和珅。
和珅接过千里镜望向海天的相接处,浑身立刻猛颤了一下,喃喃地说道:“打胜了打胜了.”
一艘大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一二十艘看上去“很小”的帆船。
这艘大船就是大唐第一艘铁甲舰,也是全世界第一艘铁甲舰。
近了,和珅这才发现,铁甲舰伤痕累累,除了巨大的烟囱,甲板上也在冒着缕缕黑烟,甚至右侧的装甲都脱落了,露出了里面的木质船壳,还有那些商船改造的战船,五十余艘,只回来了一小半,可见战斗的惨烈。
这时,铁甲舰上的几个传令兵向炮台打起了旗语。
和珅放下千里镜,接着从怀中掏出一个牛皮信套,对身后的护卫命令道:“你即刻动身,务必在五天内把这个捷报送到京城!”
那护卫接过信套大声答道:“是!”转身大步离去。
这时,和珅又从怀里掏出了一个牛皮信套,扔进了海里。
刘全笑道:“没了水师,倭国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咱们宰割!”
和珅笑着点了点头,皇上已经和内阁、兵部拟定了用兵方略,等另外三艘铁甲舰下水,就对倭国本土用兵。不过,要先拿下那座海岛,扫除最后的障碍。
“来了。”刘全在和珅耳边轻呼了一声。
和珅:“鸣炮,奏乐。”
刘全大声传令:“鸣炮!奏乐!”
早已准备好的礼炮按照先后顺序,喷出了一团团连续的火花!
鼓乐大作!
炮台上的唐军将士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金涛拍岸,随着黄河正式进入主汛期,黄河水量大增,发出令人心悸的咆哮声,震得大地都簌簌发抖。
往年这个时候,黄河大堤上到处是巡视的官差和壮丁,今年却只剩下了一些守堤的毡棚。
穿着便衣的李虎和王大牛、白五、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孔庆祥穿过田径,踏着之字形的台阶登上了黄河大堤。
一人多高的涌浪,从河中心汹涌拍来,在河堤上激起一丈多高的水花,又无可奈何地退了回去。
“这就是黄河?真壮观啊!”孔庆祥的袍角被劲风撩得老高,眼中闪着惊喜激动的光芒。
白五:“往年这个时候,黄河大堤要么决堤了,要么到处是需要修复的崩塌地段,一场大雨下来,马上就会冲垮。年年修,年年决堤,肥了贪官污吏,苦了河南的老百姓。如此坚固的大堤,再大的水也能挡住,河南的老百姓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国丈功德无量哪!”
王大牛接言了:“这一路走来,各州府的老百姓都给国丈建立了‘生祠’,可见国丈功德无量,深受河南老百姓的爱戴。”
生祠就是老百姓对于某人感恩戴德,将他的相貌筑成泥塑,放在寺庙里面供人参拜享用香火。
李虎笑了一笑,目光在大堤上扫过,有了这条大堤,从此河南再无黄患,至少三十年内不会出现溃堤的情况,老丈人确实是功德无量。
孔庆祥:“不是我拍马屁,国丈文能安抚百姓治理国家,武能带兵打仗开疆拓土,文武双全,可谓是国家柱石、中流砥柱。”
李虎点了点头,东南的局势稳定下来了,林如海先是在陆地上伏击了西夷人的联军,随后水陆并进,五战五捷,不仅将西夷人赶下了海,夺回了港口,还重创了西夷人的联合舰队,不过大唐的损失也不小,十一艘新式风帆战舰损失过半,长江水师也损失近百艘大小战船,今年肯定没有反击的能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